
中國最早的千層底布鞋始于周代,從山西省侯馬市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,明顯可見一行行歸整的線跡,與今天的納底布鞋完全一致,它表明3000多年前的周代,納底布鞋已經被使用。
納底布鞋發展到清代,進入了全盛時期,造就出馳名中外的“千層底”,無論是造型,材料和技藝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。內聯升千層底布鞋制作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,具有獨特的優勢。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和珍貴遺產,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、經濟價值和工藝價值。
綜合介紹
千層底即為千層底布鞋,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,多層疊起納制而成,取其形象得名。其面料為禮服呢等上等材料,配以漂白布里制成鞋幫,經绱作成鞋。成品穿著舒適,輕便防滑,冬季保暖,夏季透氣吸汗。
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提升,懷舊與返樸成了21世紀現代人追趕的潮流,手工千層底布鞋日益受到追捧,中國市場上經營千層底布鞋的店鋪隨處可見。過去老北京人有句口頭禪:頭頂馬聚源,腳踩內聯升,身穿八大祥,腰纏四大恒。這里說的“腳踩內聯升”,即言能夠穿上內聯升做的鞋,對身份是一種炫耀。另外,步瀛齋、同升和也都是北京賣千層底布鞋的老字號,他們用料嚴格標準,做工極其考究,到這些店都可以選購到傳承百年工藝的純手工千層底布鞋。
現代流行的千層底布鞋與傳統樣式已大有不同,無論在款式上還是顏色面料上都更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要求。它更適應了現代人的審美及回歸自然的要求。首先品種多樣,不僅有傳統的手工“千層底”布鞋,還有工藝、牛仔、體操、芭蕾、時裝、網花、繡花等布鞋,適應了現代人求新、求美的心理。
再就是色彩繽紛,不再是一色“黑”,而是五彩繽紛,多彩多姿,如白、藍、粉紅、玫瑰紅等,并運用朵花、碎花、暗花、繡花、格花等裝飾,可與時裝搭配。面料多樣化也是布鞋的一大特色。不但有棉,而且發展到采用平絨、毛呢、條綸布、牛仔布、仿布、帆布等材料。為了與時尚消費相適應,不但有傳統的手工“千層底”布鞋,還有橫壓底、注塑底,再襯墊上一層麻編底,這樣,既改變了布底布鞋怕水忌濕的缺點,又保留了柔軟、舒適、輕巧、健康的特性。
歷史發展
據考證,手工千層底布鞋在中國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。中國最早的千層底布鞋始于周代,從山西省侯馬市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,明顯可見一行行規整的線跡,與現在的納底布鞋完全一致,它表明3000多年前的周代,納底布鞋已經被使用。納底布鞋發展到清代,進入了全盛時期,造就出馳名中外的“千層底”,無論是造型,材料和技藝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。手工千層底布鞋歷經3000多年,仍為后人享用,充分說明柔軟舒適、透氣吸濕的手工納底布鞋具有強大生命力。
中國建國之前的千層底,主要都是傳統的手工、繡花布鞋等。由于是手工納底,具有柔軟舒適、透氣吸濕的特性,深受中國百姓喜愛。建國后,各地開辦了很多布鞋廠,集中大量生產機制千層底布鞋,其中著名品牌有安徽楊氏千層底、上海雙鷗、上海小花園、北京一帶等,這是中國布鞋的鼎盛時期。改革開放以后,布鞋逐漸淡出了鞋類市場的主要舞臺,但依舊保持著巨大的生命力。
進入21世紀后,人們的觀念趨向自然和健康,穿上一雙合適的布鞋,成為了很多現代青年男女追趕的時尚潮流。布鞋相對于其它鞋類,有著更廣闊的應用場所,尤其適合在休閑、旅游、室內、開車等任何場合穿著,而時尚、漂亮的繡花千層底女鞋一直以款式新穎、漂亮端莊而聞名,在國際上已經成為中國傳統女性文化的標志之一。